分类
书法杂谈 书法教程 分类 临帖知识 书法读帖 书法教材
分类
篆书 草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硬笔 钢笔 毛笔 篆刻

第一章硬笔行书技法 第一节 行书简介

 

第一章硬笔行书技法

第一节 行书简介

  一、行书的形成与发展

 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,古代又称稿书,相传为东汉末年颍川人刘德升所创。它是由楷书演化而来的,但比楷书书写简便,流畅迅速。

  东汉虽初创行书,却并未出现多少著名的行书大家。到了晋朝,行书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尤其是被誉为“书圣”的王羲之,最以行书见长,其得意之作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所经千年,仍为书家所推祟.对后世影响极大.
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局部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局部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局部
  唐朝是楷书的鼎盛时期,同时行书也很流行,出现了一批行书大家,留下丁不少精品佳作。如褚遂良的《枯树赋》  虞世南的《积时帖》等。而颜真卿的《争座位帖》,《祭侄文稿》字体挺拔,笔势奔放,真情实感自然流露,为历代书家称颂。
 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局部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局部
  宋代行书讲究意志,神韵超人,尤以苏黄米蔡四家为最,风采各异,至今流传不衰。
  元代赵孟頫诸体兼善,其行书圆转流美,清腴华润,成就很大.
  明朝书家大都长于行书,如李东阳、祝允明、文徵明、董其昌、米万钟等人,既能继承传统,又能自出新意。
  清代之初的书风受赵孟頫、董其昌影响较大,帖学流行,刘墉、王文治、梁同、翁方纲等自成面目,各有所成。乾隆以后金石学大必,扬州八怪独树一帜,而最有创造精神的当推。扬州八怪’之一的郑板桥。
  至于近、现代更是名家辈出,其行书也各具特色,为世人所喜爱。
  二、行书的特点
  行书的特点,是与楷书相比较而存在的。行书不像楷书那样工整规范,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  1.行笔加快,用笔灵活,节奏感强。行书是运用一定的章法,部分地简略楷书的笔画,改变楷书的笔形,简化楷书结构而形成的。行书用笔比楷书率意,结体比楷书流动。它是以草书用笔的放纵性,冲破楷书用笔的严谨性,形成的楷法、草法有机融为一体的新体式。行书中,笔画增加的钩挑,点画间游丝牵连,是草书笔法·不增加钩挑,没有游丝牵连的笔画,乃是楷书的笔法。行书因行笔加快,在笔画与笔画相接连处,带出小的附钩,不仅增加了笔画的脉通,而且使笔画流畅快话,潇洒自如。这种书写的随意性,使得行书书写速度加快,起伏变化多.节奉感强烈.这是行书有别于楷书的一大特点。
  2.楷草相间,结体自如,富于变化。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。与楷书相比,有明显的流动性和相对的自由性一与草书相比,则又不像草书那样狂放不羁,令人难以辨认。其字形或大或小,或正或敲,线条或起或伏,或宴或虚,变化无穷,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。楷法多于草法者叫“行楷”:草法多于楷法者叫“行草”。总体来看,行书对楷书和草书的吸收演化,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:
    (l)从体势上看。以楷书为主,基本是楷体,只是比楷书的斜侧变化稍多,笔画之间增多了一些附钩和牵丝。
    (2)从结构上看。楷草相间的字,大部分是楷书,夹以简化了的行书。
    (3)从布局上看。部分结构平正的楷书和部分纵横变化的草书,两者交叉在一起,有紧有松,参差错落。
  3.笔画自然随意,附钩增多,互为映带。这是行书突出的特点之一。因为行书速度加快,笔画与笔画间连带密切,其字的组台亦灵活随意,笔画之问或附钩映带或游丝牵连.如行云流水,气贯始终。这同楷书点画平整匀称有很大的不同。
  4.布局自然随意。由于行书笔画括拔流动,连带密切,其组字亦灵活随意,故其布局多呈纵势。纵成行,横无列,字字引带,有疏有密。
  行书不仅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、结体和布局,使人耳目一新,而且以其行气贯通,以静趋动,给人以流动之感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 
 

 

相关内容
  • 方形或特殊结构的字 分割匀称 启功行书技法
  • 包围结构的字 内紧外松 启功行书技法
  • 左右结构的字 左紧右松 启功行书技法
  • 启功行书结字概述
  • 意大利斜体书法(行书)
  • 硬笔书法用笔要求
  • 行书的结构特点
  • 行书点画特点 《苕溪诗》点画分析(二)
  • 行书点画特点 《苕溪诗》点画分析
  • 楷书常识 硬笔楷书 概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