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书法杂谈 书法教程 分类 临帖知识 书法读帖 书法教材
分类
篆书 草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硬笔 钢笔 毛笔 篆刻

唐、宋、元时期的私印

    唐、宋、元时期的私印

    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,私印逐渐走出一条与官印完全不同的路,官印伊是权力的象征,而私印却在“表信”基础上,派生出众多的品类,并最终萌生出文A篆刻艺术。

    唐代的私印以鉴藏印为主,主要钤印在纸本的图书文籍上,并形成一种风气。唐末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曾有专门论述,著名的有唐太宗的“贞观”连珠印、唐玄宗的“开元”印,唐李泌的“端居室”,五代南唐的“建业文房之印”(图2.4-26),皆属此类印章。

    宋代的鉴藏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,内府收藏的图书、字画皆钤有鉴藏印,如宋徽宗的“御书”、“宣和”(图2.4-27)、“政和”、“大观”等,宋高宗的“稀世藏”、“绍兴”(图2.4-28)、“睿思东阁”、“机暇清赏”等,私人收藏家、书画家、文人也有不少鉴藏印,如欧阳修有“六一居士”,苏轼有“眉阳苏轼”,米芾有“楚国米芾”、“祝融之后”等七印,吴踞有“云壑主人”,贾似道有“贤者而后乐此”,周密有“公堇父”等,由于这些人都有深厚的学养和艺术鉴赏力,在如此活跃的艺术鉴赏氛围中

 

使印文的内容不再单纯是年号、斋室名称,而出现了一些富有情趣的词语,并开始对鉴藏印本身的优劣进行品头论足,从而开启实用印章艺术化转型的趋势。

    此外,秦汉系统的姓名印在宋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兴,如“张氏安道”(图2.4-29)印、“张同之”六面印(图2.4-30)等,都是近些年出土的宋代姓名印,我们明显可以感到对秦汉传统的继承。此外,书柬印、封柬印以及押印在宋代也开始出现。押印是从花押演变而来,花押流行于唐代,是以手书草书花写姓名用作签名,后形成一种时尚,押印就是将这种花写制成印章来使用。宋押

 

“张同之”六面印(图2.4-30)

为元朝押印的普及打下了基础。

    私印在元代得到蓬勃发展,现在遗存的元私印,在数量上仅次于战国古玺和汉印,品类、样式很丰富。元私印从内容上分为姓名印、吉语印、封缄印、合同印等几类,而这几类中又有八思巴印和汉字印两种文字类型,如“长疆”(图2.4-31)、“姬氏”(图2.4-32)、“杨押”(图2.4-33)就是八思巴字姓名印,“马”(图2.4-34)则是马姓与八思巴文对照印,“大吉”(图2.4-35)、“福禄”(图2.4-36)、“利市”(图2.4-37)则是八思巴文的吉语印,“谨封”(图2.4-38)、“封记”(图2.4-39)则是八思巴文的封缄印,“合同”(图2.4-40)、“勘合”(图2.4-41)则是八思巴文的合同

印,而“招财利市”(图2.4-42)、“广运”(图2.4-43)则是汉字吉语印,元代还有不少的楷书、隶书甚至草书印,如草书“福”(图2.4-44)字印,此外元人治印还喜模拟实物的形状,如“河东柳氏”(图2.4-45)作鼎形,“长寿”(图2.4-46)作爵形,“大吉”印作壶形等,反映出民风的质朴。

    元押是在宋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私印,这类印章在元代兴盛的原因,据陶宗仪《南邮辍耕录》说:“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,多不能执笔花押,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。”①押字印是针对不识也不会写汉字的蒙古人、色目人使用方便而

 

兴起的,但同时也在汉族人中广泛流行,并成为元代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习俗。元押样式极为丰富,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类:一是图案型。最流行的是上、下部各有一横划,中间是变形的图案(如图2.4-47);二是姓氏下加图案型。姓氏有汉字,也有八思巴文,汉字押多是楷书,也有行书,颇显稚拙,如“姜押”(图2.4-48)等。

    上述元私印都是民间或一般士大夫所用,当时很流行,但审美取向与传统的秦汉系统完全是两种类型。随着宋元金石学的兴起,文人开始广泛接触到秦汉传统的印章,如赵孟烦、吾丘衍、吴睿等人,他们极力在印章上提倡“汉魏古意”,受到好古文人的普遍拥戴,也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,逐渐演变成明清的篆刻流派,曾广泛流行的元押印逐渐无人问津,甚至被视为低俗之作,这也是有失偏颇的。元押字体的稚拙,千变万化的形式,装饰性的设计,质朴的造型,仍可为我们所借鉴。

相关内容
  • 篆刻相关知识
  • 结体与分期 甲骨文基本知识
  • 六书 甲骨文基本知识
  • 载体与内容 甲骨文基本知识
  • 发现与著录 甲骨文基本知识
  • 隶书相关知识
  • 篆书书写知识
  • 摹印知识 上石
  • 摹印知识 钩摹
  • 摹印的选印知识